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持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工作品牌,2025年10月30日,色情短视频
和学校统战部在学校大礼堂隆重举办以“概论传薪火▪青春筑同心”为主题、师生共同参与的沉浸式思政课展演,校党委书记李晓华、校领导王保军、杨金田、程瑞芳、杜红梅、耿辉建、苏国伟参加活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和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应邀出席,河北省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代表和我校各民族师生代表500余人现场参加了展演。

合影
整场展演采用教师“理论讲授+艺术展示”的形式,以原创节目为主,将情景剧、舞蹈、歌曲、诗朗诵等融入思政课堂,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绽放出时代光芒。展演围绕“火种”“燎原”“胜利”“铭记”四个篇章展开,艺术化再现了革命历程中各个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壮丽史诗,引导师生在开放性、多样性的思政红色课程中汲取团结力量,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火种”篇章追寻革命初心的播撒之路。李英老师深情回顾了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歌曲《南湖的船,党的摇篮》旋律悠扬,回溯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情景剧《彝海结盟》生动演绎了长征途中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盟的感人场景,展现“汉彝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歌曲《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情景剧《彝海结盟》
“燎原”篇章聚焦星火燎原的民族伟力。宁克强老师激情讲述从桑植到百色的革命历程。舞蹈《子弟兵的母亲》以细腻舞姿展现各族母亲对子弟兵的深情;评剧《金沙江畔》再现红军尊重藏俗、军民同心的动人细节;《红星歌》由48名少数民族小学生欢快演绎,传递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的信念。

舞蹈《子弟兵的母亲》

评剧《金沙江畔》

歌舞《红星歌》
“胜利”篇章铭记胜利背后的民族奉献。梁若愚老师庄严讲述各族人民用鲜血换来的胜利荣光。古筝重奏《映山红主题随想曲》勾勒山河新貌;新疆班学生带来的歌舞《麦西来普跳起来》热情奔放,展现各族人民共庆胜利的喜悦;歌曲《铭记》以深情旋律凝聚起56个民族团结奋进的集体记忆。

古筝重奏《映山红主题随想曲》

歌舞《麦西来普跳起来》

歌曲《铭记》
“铭记”篇章突出同心筑梦的民族团结。王伟光老师深刻发问:“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究竟要铭记什么?”答案不在冰冷的史实,而在英雄的忠魂、团结的伟力,以及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钢铁誓言。满族教师与侨眷教师共唱《领航》,传递56个民族跟党奋进的坚定信念;色情短视频教师团队朗诵《同根生,共命运》,以“同一棵大树根须”为喻,诠释56个民族同根共命运、携手向未来的主题。

歌曲《领航》

朗诵《同根生,共命运》
尾声《一堂课的约定》将“以青春承薪火,以行动筑共同体”的誓言深植人心。最后全体师生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嘹亮,情感炽热,深深表达了各族师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一堂课的约定》

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参演的“00”后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参加这次思政课展演,在反复彩排过程中,进一步坚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展演的是一个个节目,筑牢的却是56个民族一家亲的信念。展演活动虽已落幕,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却永无止境,我们将带着这份从舞台获得的力量,走向更广阔的人生天地。
听课的同学们表示:特别喜欢上这样的思政课,有温度、冒热气儿,让人眼前一亮,历史事件活了起来,身临其境,沉浸其中;课本中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逐渐清晰,仿佛从史料中缓缓走来,变得有血有肉,升华了思想境界;56个民族拥有共同的文化根脉和心灵归属,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老师们也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分析“00”后大学生的特点,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学识魅力,用心用情讲好思政课,切实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这次活动是色情短视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八个相统一”的原则,依托《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探索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和满意度、获得感的生动体现,是构建“党建引领·师生共建·多维协同”的思政课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也为我省民办高校创新思政课教学提供一种新示范新样态。